古鱼类化石印证4.38亿年前我国长江流域曾是一片汪洋
时过境迁,古生物学家找到了真正的锤子。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遍布全国的志留纪浅海红层中的古鱼类化石,发现这些化石证实了在约4.38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中国长江流域曾是一片汪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地层学杂志》上
这片海域叫扬子海,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上扬子海和下扬子海,上扬子海和下扬子海由一条狭窄的水道相连今天,四千公里之外的塔里木盆地,当时并不在现在的位置,而是与中国的华南板块相连,所以两地的古鱼非常相似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中科院脊椎所研究员盖志坤说
在志留纪时期,中国的华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上形成了独特的浅海红层,这是一种特殊的沉积相,由一套紫红色夹黄色和灰绿色的细碎屑岩组成。
这种海相红层沉积主要形成于沿海浅水区,古大陆的存在是红层形成时最重要的古地理因素近海海底堆积着大量由河流携带的含有赤铁矿的细小碎屑如果当时海平面下降,海水将处于强氧化状态,非常有利于赤铁矿在成岩过程中保存在沉积物中,最终形成标志性的海洋红层盖志坤解释道
红色层的颜色很醒目,在野外很容易识别和辨认通过追踪志留纪海洋红层在全国的分布,研究人员重建了4.38亿年前存在于中国长江流域的古海洋海岸线
事实上,除了海洋红层,这片4.38亿年前的古老海洋也在甲鱼身上留下了印记。
甲鱼是一种盔甲的无颚鱼类,主要存在于志留纪—泥盆纪华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其坚硬的膜状骨甲可作为化石轻易保存。
研究表明,甲鱼是一种底栖滤食性鱼类,主要生活环境是古陆边缘附近的浅海因此,古生物学家将通过调查甲鱼化石的空间分布来追溯志留纪浅海的规模和范围
研究人员先后对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重庆,贵州,四川,新西兰,西藏等省区近50个县的早志留世海相地层进行了调查,最终在江苏南京,浙江长兴,宁国,巢湖,江西九江,湖北武汉,张家界,重庆,贵州秀山,石阡,新疆塔里木等13个地区进行了记录。
这些鱼化石的分布与红层重建的古海岸线高度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在4.38亿年前的早志留世,中国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曾是一片汪洋结果还表明,当时华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可能属于同一海域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