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探索明星名人扶贫新举措

来源:网络 2018-07-15 13:13:00  阅读量:5557   

图为《我们在行动》剧照,节目的公益大使体验拣牛粪,“做一天当地人”。(东方卫视供图)

公众人物与贫困村、综艺节目与扶贫,看似不同维度的概念融合到一起,汇成一股“荧屏清流”。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打造的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探索精准扶贫的创新举措,在全国电视界开创先河。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全国上下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进程中,这档电视节目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第一季组织的六场订货会总销量突破1460万元,13期节目有10期收视率位列同时段省级卫视榜首。节目的口碑也在不断发酵——明星和企业家零片酬参与,所到六站均为“真扶贫、扶真贫”,节目收官后长尾效应显著——这些都是评论中的高频语句。

摄制组所到之处,老手艺焕发新生,农产品打开销路,年轻人“回流”建设家乡。这档综艺节目以自身优势对接当地所需,成功做成了扶贫“酵母”。

消解观念差,助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

《我们在行动》的模式看起来很简单:每站由几位明星和企业家组成公益大使团队,他们在贫困村待上三天两夜,进行田野调查,了解村民的谋生方式、贫困原因。之后,他们为村民制定脱贫致富的方案,并策划产品订货会。通过节目后续线下的长效机制,最终切切实实为扶贫出一分力,完成扶贫任务。

都说“扶贫先扶志,脱贫先立勤”。节目组“沉入”村民中,就是以设身处地的思维模式,设法激发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

在陕西刘卓村,面临困境的是祖祖辈辈做手工挂面的村民。一门流传百余年的非遗手艺,为何会面临失传?与老乡的促膝谈心让公益大使们知晓,观念是关键。为打消村民们对手艺“吃力不讨好”的顾虑,节目组首先由企业家出面,给老乡算了笔投入产出账,超出想象的数字令人心动。随后,公益大使们为挂面的品牌出谋划策,一款有故事的“爷爷的面”让乡亲们生出联想。三天后,经过运作、包装的挂面在网上销售一空,节目组亮出的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点燃村民心头的希望。“三步走”后,节目不仅消解了观念差,还以可匹敌全村一年产量的订单大大提振了村民脱贫的精气神。

类似事情还发生在青海达尕羊村,当地扶贫攻坚第一线的年轻干部表示,在牦牛养殖的方式上,观念传统的村民以前心存抵触,但是《我们在行动》助农团队提出的谷饲和草饲,最后让村民们知道,养了祖祖辈辈的牦牛,还可以换种方式。

节目组做对的是,扶贫不是送钱送物资式的“输血”,而是找到致贫原因,并激发身陷贫困的人一起寻找“造血”路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善用流量,号召社会力量更多参与进来

一档电视节目的自身优势何在?流量,大概是关键词。对于演艺界而言,流量的“硬币”有两面。《我们在行动》无疑示范了积极一面。

六站13期节目,总共29位公益大使,包括演员、企业家等公众人物。节目开播前,关于明星能否真扶贫,外界确实存疑。结果,一期期节目从关中寒冬的迎风踏雪、云南山间的艰难跋涉、岭南梯田上的默默耕耘,到贵北蜂谷的细心探寻……观众很快打消了疑虑。明星们不止零片酬,还切切实实与乡亲们住在一起,脚踩真正的泥土。

“不走秀”只是其一,如何善用流量,才更有启示意义。马鹿寨村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属于极少数民族、极偏远山区。一边是当地的沃柑基地人员短缺,一边是村民宁可外出打工赚钱也不愿在家门口工作。通过自己的“明星效应”,胡静等演员拉近与村民的距离,耐心说服他们接受所谓“外来企业的管理”。钟汉良还自带厨师,研究出沃柑果酱,并把配方留在当地。做通村民们思想工作后,几位明星又在网上大力吆喝,一条清晰可见的销路被打开:各位明星的粉丝成为第一批受众,再藉由他们的口口相传把沃柑的品质扩散到更广泛的人群。结局很理想,一期订单就达到了520万元。

东方卫视中心总监王磊卿说,主创们从一开始就明确,这绝不是一档把慈善公益当成“秀场”的节目。正因为此,他们邀请具有关注度的明星演员,也邀请许多具有社会资源和经验的企业家、媒体人加入。让公益大使们在各自领域各展所长,最终形成了叠加效应。

成效喜人,被激励的年轻人“回流”原乡就业

许多观众对河北十七道沟村的两期节目印象深刻。这个距离北京不到200公里的村子,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怎会如此贫困?事实有些残酷,恰是交通方便,许多年轻人进了城,劳动力严重缺失,村子这才陷入困顿。

那期节目结束录制后,公益大使潘石屹在微博上晒出一张“残缺”的全家福,并为一对老人发布寻人启事。原来,这户人家经历变故后,儿子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老夫妇的心愿是,在外打拼的儿子无论成功与否,都回家看看。节目播出后,十七道沟村成立了黑猪合作社,许多村民纷纷加入,贫困户的面貌大有改善。从电视里见到家乡现状,又在网上看见寻人启事,老夫妇的儿子给家打来电话,承诺“回家干活”。村民代表孙喜国更是带来了好消息,因为看到节目中的扶贫成效,“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和我们联系了,都想回来和我们共同参与养殖跑山黑猪。现在,我们的生活希望满满。”

对于节目而言,一次村头订货会达成高价订单,是一则佳话;但如何让一段段佳话连成篇章,形成可循环的长效机制,才是让贫困群众生活得到切实改善的实举。能够发挥电视传播的特点,用鲜活的画面、真实的案例激励年轻人“回流”家乡就业,这无疑是最大的财富。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30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