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面孔”志愿者投身上海抗疫一线:我们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我们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而是‘阿拉自家人’
完成消杀工作后,一定要注意手部清洁,不要触碰眼睛鼻子这两天,在黄浦区消杀队员的培训队伍中,有一位特别的医生,棕色头发,深邃眼眶,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是来自上海某整形外科医院的外籍医生何阿明在上海防疫一线,有一群像何阿明一样的洋面孔志愿者,积极守护着第二故乡
4月初开始,何阿明就投身社区志愿工作,忙着给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培训防护知识从如何洗手到怎样穿脱防护服,他反复讲述,让大家做好自我防护
除了参与消杀培训,何阿明还是社区核酸检测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走街串巷,爬上爬下,每天都不记得走了多少步,衣服常常汗湿对于自己的付出,何阿明直言: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这座城市能越来越好
一次核酸检测时,一位老奶奶询问哈比该如何完成注册,他一边讲解操作流程,一边帮老太太设置完成临走前,老太太说:谢谢侬,你也要保重身体这句话一直在哈比脑海里回荡,那一刻他感觉真正融入了这座城市老太太非常信任我,似乎也知道我家人不在身边相互理解让人与人距离更近了
这些天,邻居中有位需要配药的老人,哈比听说后,想到自己曾在医院工作的同事,立刻帮忙联系询问,很快救命药就送到邻居家小区里有一对看不懂中文的外籍夫妇,得知他们缺粮后,哈比直接帮他们买水果,抢菜
哈比在上海生活了14年,他说:我所做的,就是帮助亲朋好友,守护家园只有城市安全,我才能安全
除了奔波于抗疫一线的外籍居民志愿者,还有许多在沪的跨国公司也积极捐款捐物,助力抗疫。正如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向在沪外籍人士发出的倡议那样:于我们而言,你们是外国人,但绝不是外人,而是‘阿拉自家人’!
记者从活动上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志愿服务事业长足发展,特别是今年3月1日《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会同首都文明办,团市委等部门修订《志愿者管理办法》,完善条例配套措施;编制《志愿者通用知识培训读本》《志愿者培训工作指引》,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实施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领域志愿服务V创投计划,开展“银龄伙伴”为老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挖掘和培育了一批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首都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工作者战疫情,促治理,强服务,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21年11月底,北京市通过“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的志愿者人数突破448.9万人,志愿服务团体8万个,志愿服务已成为展示首都文明风貌的名片。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