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车网互动政策发布:能源车反向充电真能躺赚?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车网互动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车力争为电力系统提供千万千瓦级的双向灵活性调节能力,推动新能源车反向给电网送电。据悉,这是国内首个车网互动政策。
据了解,车网互动是指新能源车通过充放电装置与电网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互动,车主在电网用电负荷低谷时充电,负荷高峰时向电网放电,将新能源车变为“移动充电宝”。
此次《实施意见》从降低新能源使用成本角度出发,旨在提升车网双向互动能力。该项政策会对广大消费者的用车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反向充电将成新趋势
“假如有一天,你所购买的新能源车能为你赚钱,你会作何感受?”这个假设并非天方夜谭,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和场景展现,它有望在未来几年变成现实。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电动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快,新能源车已成为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达949.5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上升至31.6%。截至目前,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突破2100万辆。
新能源车在短时间内完成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各项补贴政策的强有力扶持。其中,购车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购车补贴纷纷退出市场、实施多年的免征购置税政策开始“退坡”,已步入市场化发展轨道的新能源车如何继续主打“性价比”这张王牌,关系着其未来的长远健康发展。
针对消费市场普遍的期待,《实施意见》提出,新能源车通过充换电设施与供电网络相连,构建新能源车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可有效发挥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为新型电力系统高效经济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记者了解到,车网互动中的“车”指的是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而“网”指的是电网,新能源车通过充放电装置与电网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互动,从能量流向上可分为智能有序充电和双向充放电。
对于电网企业来说,采取峰谷电价等激励措施,引导车主在电网用电负荷低谷时充电,负荷高峰时向电网放电,从而将新能源车变为电网的“移动能量包”,增强电网的调峰能力。如此一来,既可以让新能源车主获得相应收益,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成本,突出新能源车的性价比优势,也可以缓解电网的供电压力,提高供电可靠性。
根据规划,将初步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鲁、川渝等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试点示范,力争2025年底前建成5个以上示范城市以及50个以上双向充放电示范项目,实现全年充电电量60%以上集中在低谷时段、私人充电桩充电电量80%以上集中在低谷时段,新能源车作为移动式电化学储能资源的潜力通过试点示范得到初步验证;到2030年,我国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市场机制更加完善,车网互动实现规模化应用,智能有序充电全面推广,新能源车成为电化学储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为电力系统提供千万千瓦级的双向灵活性调节能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车网互动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前已经做了大量探索,但是参与运营商的数量维持在低位徘徊,如何实现大规模车网互动成为摆在行业发展面前的一道待解难题,”此次新政策发布后,会很大程度上推动车网互动水平”。
多地探索引导参与
近年来,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保障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超850万台,同比增长近七成,为我国新能源车市场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补能问题受到关注。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在2023电动汽车技术委员会年会上公开表示,大功率充电桩对电网造成较大冲击,初期建立的松散电网组合方式已不适应产业发展。新能源车补能方面存在配电网不堪重负、充电费用上升、无序充电方式不可持续等问题,未来,车网互动将在短周期储能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早在新能源车市场推广初期,业内就曾提出过车网互动这一概念,希望通过推动新能源车反向送电,同时满足消费者和电网公司的双方利益。但受限于当时政策缺失的影响,这一设想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实施意见》的发布,让人们看到了车网互动的广阔发展前景,也让车主“卖电变现”成为了可能。
截至目前,国内多地已经开始推广车网互动。其中,安徽省车网互动中充放电每度电价差达0.9元。按照这一价格推算,反向送电1.5小时近30度电,车主收益约30元。此外,北京市首座车网互动示范站投入商业化运营,新能源车主可以选择在家里充电,在办公时间放电,通过充放电带来的电价价差获得收益。
在现实生活中,参考上班一族的普遍生活习惯,众多车辆每天19点至次日8点处于停驶状态,但在夏天和冬天两个用电高峰季节,这个节点恰恰是生活用电高峰。如果新能源车主利用车辆在19点至0点进行车网互动放电,再利用凌晨0点到8点低谷时段为车辆充电,在保证每天有所收益的同时,也能保证第二天的用车。
加快构建标准体系
“我想体验车网互动充电方式,但是频繁充电是否会影响车辆的动力电池稳定性?”在看到新政策发布后,北京市90后消费者王又琳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达了她的疑惑。
一边是想通过反向送电赚取收益,另一边却又对车辆动力电池健康程度的担忧,王又琳的想法折射出当下部分消费者对车网互动的期待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的矛盾心理。
与其他电池类产品功能特点相似,新能源车搭载的动力电池有着一定次数的循环充放电要求,如果超过该限值就有可能对车辆动力电池寿命造成影响。
记者了解到,想要参与车网互动,要考虑车辆的配套接口、电价波动、动力电池寿命等因素。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提出,电池在标准循环寿命测试时,循环次数达到1000次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80% 。
《实施意见》要求,结合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双向充放电可持续商业模式,完善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双向充放电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双向充放电车辆的电池质保体系,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试点成效评估与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经验。同时,加大动力电池关键技术攻关,在不明显增加成本基础上将动力电池循环寿命提升至3000次及以上,攻克高频度双向充放电工况下的电池安全防控技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王都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动力电池循环寿命是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辆时的主要参考因素,新政的推出,将鼓励汽车企业在不增加过多成本基础上研发更高寿命的动力电池,提升车辆的耐用性,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用车生活的现实需求。
目前,国内的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正在加快构建,涉及充放电设备和车辆技术规范、充电过程的安全防护和信息安全等方面。为了填补相关标准空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车网互动标准体系建设,指导开展相关国际标准合作。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