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再进化告别纯燃油时代标致E-5008亮相
标致于近日正式发布了5008的换代车型:标致E-5008。新车主打纯电车型,同时也提供了混动版本,依然提供了7座布局。纯电版最长续航能力达到660公里。新车采用了STLA Medium平台,而这款平台也将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而标致官方也表示,该品牌也将致力于成为100%的电动品牌。
设计上,标致E-5008采用了一套全新的前脸设计,其中格栅上半部分与大灯采用了贯穿造型,并且将5008车型名称内置于黑色饰条之中。
大灯向下延伸出三条狮爪造型,包覆了整个无边界中网,其设计风格一如既往的表现出了强烈的视觉张力。大灯采用了像素LED技术,它能够根据交通状况自动调整前照灯,在不干扰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情况下保持最佳照明。
车身尺寸方面,长宽高为4790/1890/1690mm,轴距2900mm。车身侧面轮廓整体传承了现款5008,但细节的设计更加精致,底部腰线与后轮拱采用了更多切割的元素。而银色饰条在后窗具有明显的倾斜度,以突出动感。但尾窗几乎直上直下,与车顶的黑色部分形成了隐藏的效果,这样也充分照顾到了第三排或行李厢的空间。
轮毂造型上,新车采用了全新的几何形状,塑造出了一种流动的效果,确实在汽车行业算是非常独创的设计。
尾部设计上,尾部线条的棱角层次更加鲜明,相对于现款5008来说,细节刻画得更加精致。
新车依然采用了狮爪造型的灯带,并采用黑色饰条贯穿。品牌字母标识位于饰条之上,而下方则是E-5008车型标识,看上去简约深邃。
内饰设计上,新款标致E-5008称之为“更高阶的全景i-Cockpit”座舱,将可平视的仪表和中控大屏结合到了一个曲面屏之上,屏幕之间也不在有边界。同时配合下方的LED环境照明,打造出了浮动的效果。
屏幕弧度也略微向驾驶员弯曲,同时副驾乘客也可以操作。在功能方面,可自定义的i-Toggles可编程10个用户常用功能,作为快速访问。
i-Connect可通过无线镜像功能连接Apple CarPlay与Android Auto。并且“OK,Peugeot”自然语音交互还能够实现车内分区识别,同时还能够连接ChatGPT,让乘客与车辆之间实现更深层次的互动,回答用户所提出的问题。
空调出风口下方还带有附屏和部分实体按键。其换挡位于方向盘后侧,采用拨杆形式,操作起来也更加顺手。
这样的设计为中控台下方形成了更多植物空间,而实体按键分布在驾驶员一侧。
在座椅的设计上,Allure车型采用了皮革和织物,而GT车型采用了Alcantara面料。坐垫采用了高密度泡沫,并且还有一款与由德国医生和治疗师协会联合研发带AGR标签的座椅可选,能够缓解长途驾驶时的背痛,同时还配备了按摩功能。而且在这款配置中,前排侧向包裹可以自动的充气放气,能够适合不同驾乘人员的体型。
得益于长轴距,标致E-5008能够为第二排和第三排的乘客提供了宽敞的腿部空间,第二排座椅为40/20/40靠背的设计,空间组合更加灵活。并且第二排的靠背支持5级倾斜度调节,以增加舒适性。同时为了第三排乘客能够轻松上下车,第二排的座椅可以完全倾斜并同时向前滑动。
行李厢容积方面,如果使用5个座椅,可达748L。如果7个座椅全部展开,可达259L。而在后两排座椅全放倒的情况下,行李厢容积可达1815L。
动力方面,前驱版本提供了214马力/345N·m和231马力/345N·m两个版本,而双电机四驱版则是在214马力电机的基础上,增加了109马力/170N·m的后置电机,总功率达到了323马力,总扭矩515N·m。续航方面,则提供了提供500至660公里两个版本。其充电速度方面,半个小时可从20%充至80%。
同时,标致E-5008还提供了混动版本,其中136 e-DCS6版采用了Hybrid 48V系统,由136马力汽油发动机和包含电动机的双离合器六速变速箱组成,这款动力可以在低转速下提供额外扭矩,可将油耗降低15%,WLTP工况下为百公里5.8L。城市驾驶中,其50%的运行时间可以在零排放下完成。
而195 e-DCS7版为插电混动,提供了92kW与150马力的内燃机,纯电模式续航80公里,同时配备了60L油箱,可以拥有更长的续航。
在智能驾驶方面,新车搭载了Drive Assist Plus 2.0系统。但变道采用了半自动形式,在完全安全的情况下协助驾驶员变道。只需激活转向灯并按下方向盘上的“OK”按钮,系统就会引导您进入所需的新车道。但笔者认为,这样的形式似乎有些多余,一把轮直接掰过去似乎更省时间。看来老牌欧洲车企对于智能驾驶与安全之间如何权衡,相对来说更加保守。
虽然标致E-5008的车型名称里带有“E”,彰显了这款车迈向电动化的决心。虽然还提供混动版本,但纯燃油版看来是真正要退出舞台了。当然,在欧洲众多车企推迟了2030年的纯电动计划,标致的2030年只是“致力于”纯电动,并没有把话说死。那么纯电与混动的长期共存,其实也是相对务实的战略,我们也期待着这款车能够早日进入中国市场。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