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投资瞄准三个重点

来源:中国网 2023-03-31 15:44:40  阅读量:19690   

要发挥好投资对当下稳增长的关键作用,金融业需有所作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0%,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7%,降幅已明显收窄。

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和业内专家表示,金融助力稳投资要瞄准三个重点:一是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助力基础设施投资,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支持;二是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推动制造业投资回升向好;三是满足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

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

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抓手。2022年全年,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基础设施投资步伐加快,同比增长9.4%,为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近期,各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建设,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1月份至2月份同比增长9.0%。

资本金无法及时到位是建设重大项目的主要掣肘。去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方式筹资300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随后,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了金融工具,规模共计3000亿元。同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用途有哪些?一是补充重大项目的资本金,但不能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二是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前提是专项债作为资本金在短期内无法到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投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介绍,依法合规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保本微利,只做财务投资、行使相应的股东权利,不参与项目的实际建设运营,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退出方式。

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遵循“基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投资项目既要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内、前期工作成熟、能够尽快开工的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据悉,该行已向苏台高速公路相关项目投放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18亿元,有效缓解了项目资本金出资压力。2022年,国开行推进4256亿元基金投放及时落地,支持项目936个。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的引导下,商业性金融的配套融资得以跟进,从而形成了金融支持基础设施投资的合力。“工商银行与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开发性银行积极对接,推进配套商业融资,2022年全年投放配套融资453亿元。”中国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全力跟进,加快形成更大投放规模、更多实物工作量,更好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

今年,有关部门将继续发挥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对于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重大项目,持续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30日,约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2750个项目已全部开工,资金支付情况符合项目建设规律且高于预期。据悉,下一步,各金融机构将加强跟踪监测,及时跟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配套融资,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除了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同样是稳定宏观经济的有力抓手。2022年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9.1%,增速快于全国投资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2%。今年1月份至2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8.1%,尽管增速较去年末有所回落,但制造业企业的预期正在恢复。今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升至临界点以上,2月PMI继续上升至52.6%。

如何巩固制造业回升向好的势头?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制造业融资的一大痛点是“短贷长用”,现实中,不少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经营,需要拿着短期贷款来匹配中长期资金需求。为了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2022年全年,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5.6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2月末,工商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1.45万亿元,较年初净增超1500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近900亿元。”工商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已达近3.3万亿元,较年初净增近2600亿元,增量为去年同期的1.5倍,重点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等领域。“近期工商银行已牵头,为江苏某新材料有限公司相关项目筹组了银团贷款,并完成了30亿元的项目贷款审批。”该负责人说,融资项目的作用之一是实现重要原材料自主可控,加速推进关键原材料进口替代。

除了商业性金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也在着力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截至2022年12月末,在国开行超过1万亿元的制造业贷款余额中,中长期贷款的占比已高达88%。“要大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物资储备、先进产能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设备更新改造等重点领域。”国开行相关负责人说。

“从下阶段看,制造业预期仍然会保持总体稳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日前表示,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经过长期的积累,制造业形成了一个规模比较大、体系比较完善、竞争力较强的体系。“去年由于受到外部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的预期有所波动,今年经济有望整体好转,市场需求会扩大,带动企业提高生产积极性。”

要保持资金总体充裕,持续强化对制造业的融资保障。“针对‘不敢贷’问题,要完善先进制造业信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投放力度。”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技术改造贷款、并购贷款、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做好制造业项目的配套信贷支持,全力满足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的融资需求。

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正在收窄。今年1月份至2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7%,较去年同期降幅明显收窄。“这好于市场预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房地产市场正表现出回暖迹象。

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企的融资环境已明显改善。此前,信贷、债券、股权融资已“三箭齐发”。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月,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超过3700亿元,同比多增2200亿元;境内房地产债券发行400亿元,同比增长23%。2022年9月至12月,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2300亿元,同比多增4200亿元。2022年四季度,房地产企业境内发债1200亿元,同比增长2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要从供给端、需求端两方面入手,形成金融与房地产业的正常循环。”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从供给端看,要保住房企的流动性、解决融资问题,融资平稳既有助于解决企业的回款问题、促进完成现有项目,也有助于稳定购房预期与需求。

据悉,金融管理部门近期正落实“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弱化金融机构的过度避险情绪,引导金融机构提供正常融资。同时,推出了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设立了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1000亿元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推动行业重组并购,加快风险的市场化出清。

从需求端看,曾刚认为,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目前已有多地首套房贷款利率降至4%以下,除了个别热点城市,绝大多数城市的首付比例政策下限已达到全国底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末下降约140个基点。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放款速度也有所提升。

“下一步,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会同相关金融部门抓好已出台各项政策的落实落地。”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其中,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发展,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我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居民家庭的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较大,租购并举的发展模式也有很大空间。”潘功胜说。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30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