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出海,“中国式流行文化”火全球
2024,大文艺、热文博、潮非遗——如何叫得更响 传得更开 留得更久?
回望2024,文旅领域在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大获创新发展,前景看好:文学IP的影视化改编叫座又叫好,网络文艺汇入大文艺洪流,“高冷范儿”的博物馆成为文旅“顶流”,以岭南英歌为代表的非遗在海外引发强烈反响……“泼天流量”的背后也有隐忧,年终盘点既是对既往的总结,也有对未来的思考——
2024年,非遗“出海”步伐矫健,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爆点,闪耀世界舞台。一场场文化与艺术的盛宴,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更是中国与世界的精神对话,显示出中国非遗的非凡活力。
春节期间普宁英歌“炸街”英国伦敦,端午之际的龙舟“划”向南非,中马醒狮联袂上演高桩争霸,传统咏春拳化为舞剧“燃动”海内外各大剧场……大量非遗民俗、非遗技艺刷新着全球人民对中华文化内涵的认知:它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形式、广泛的群众基础、创新的发展方式。中国非遗在当代的活力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拓展为“中国式流行文化”。
文明的交流互鉴不仅需要载体,还需要大量互动与实践。如今,古老非遗正在当代被赋予新的内涵,焕发活跃的生命力、超强的吸引力,成为一种开放度高、共享性强的艺术表现方式,越来越成为文明互鉴交流的重要载体。
非遗活在当下,“火”向全球。通过这些身边的非遗,全球华人都浸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对“彼此都是华人”的身份认同,由共有的文化传统产生出一股强烈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的持续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有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中华民族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全貌,向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一个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便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1、岭南英歌震撼海内外
春节期间,普宁英歌在英国伦敦震撼上演,吸引超70万观众的目光。“五一”期间,中国泰国英歌队友好交流,展现一场国际版的“双向奔赴”,文化互鉴情意深浓。英歌不仅在海外引起轰动,更在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大放异彩,登上人民大会堂舞台,向各国嘉宾展示岭南非遗魅力。
2、传统咏春拳借同名舞剧扬名四海
从春晚舞台到海外巡演,从新加坡到伦敦,再到巴黎,2024年,舞剧《咏春》在全球43座城市演出200余场,赢得口碑、票房双丰收。传统咏春拳借着舞台艺术的“东风”,解锁出海“新招式”,再度名扬四海。
3、中马携手为“舞狮”申遗
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50年之际,两国同意联合申请将“舞狮”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马舞狮同根同源,且长期以来保持着高频的民间交流。今年,在广州市文化馆举行的迎十五运高桩狮王争霸活动上,马来西亚的醒狮队参与竞技。在马来西亚举办的2024国际南狮高桩争霸赛上,来自广州的醒狮队展现出南狮艺术的巅峰魅力。
4、“春节”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12月,“春节”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不仅让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般紧抱在一起,如今也正式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
5、广东省非遗馆正式启用
5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白鹅潭畔正式启用,在这一“盛满非遗珍宝的盒子”里,名家云集,珍品荟萃,蕴藏着岭南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奥秘,为岭南文化留下“基因库”,更为湾区人民营造共同的“精神家园”。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