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绿色金融发展沃土
发展绿色金融不是一天的事,不要急功近利。相反,我们应该长期紧张地工作。金融机构在不断扩大绿色金融总量的同时,也要努力取得成效、做出特色,提高发展质量,精准识别、帮助、耐心守护“绿色”,真正为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助力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为绿色金融发展按下“快进键”。在近期披露的上市银行半年报中,绿色金融成为亮点,各家银行加大了绿色贷款的投入力度。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多家大型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已超过1万亿元,其中工商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已超过2万亿元,绿色金融已发展成为大多数上市银行的基础业务。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金融从无到有快速成长,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截至2020年底,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居世界首位。绿色债券存量约8000亿元,居世界第二。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提升了金融业的适应性、竞争力和包容性,为支持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重要领域和亮点之一。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对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据测算,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产生的资金需求高达1000亿元。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但也要看到,发展绿色金融不是一天的事,不能急功近利。相反,我们应该长期紧张地工作。金融机构要有大局观念、长远眼光和创新思维。在不断扩大绿色金融业务规模的同时,加快提升绿色金融发展质量,以高质量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高绿色金融发展质量,必须准确认识“绿色”。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重要功能是有效配置资源。绿色金融的重要作用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使更多的投资和信贷能够进一步向绿色发展倾斜。与传统项目更注重经济效益不同,绿色金融项目更应该注重生态效益,这无疑是对金融机构的挑战。有效识别真正的绿色项目并不容易,需要一整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和信用体系来支撑。金融机构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必须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支持实体经济的导向,擦亮眼睛,找到真正具有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好项目。
提高绿色金融发展质量,要用心助力“绿色”。随着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单一的绿色信贷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市场和行业都呼吁金融机构加快创新,多元化融资渠道。今年以来,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交易,市场参与者对价格发现、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的需求将更加强烈,碳市场的金融属性将进一步被激活。为适应绿色金融发展的新形势
提高绿色金融发展质量,也要耐心守护“绿色”。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是跑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金融机构想不到通过绿色金融赚大钱快钱。由于绿色项目往往具有融资周期长、收益低、投资大的特点,金融机构应以历史的耐心对待绿色金融发展,为绿色发展提供更多长期、低成本、可持续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在处理传统项目时,我们不应该一刀切地限制贷款。而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把握好金融支持,努力实现平稳过渡,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要把绿色金融培育成发展的沃土,金融机构既需要倾注热情和真情,也需要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在服务好实体经济、助力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共生共荣。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