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一箱难求”局面基本缓解
我国外贸形势的不断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集装箱运输的需求,但海外疫情的反复却大大降低了港口周转效率,航运进度的延误被传导到了最后,一度造成航运价格暴涨。“一箱难求”的现状如何?对此,在9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回应称,空箱短缺问题已基本缓解。
为解决集装箱短缺问题,交通运输部会同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采取了积极措施,包括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合作,协调我国集装箱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协调班轮公司加快空箱返航。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孙表示,集装箱月生产能力从过去的20万标准箱提高到创纪录的50万标准箱。
“随着我国新增集装箱产能的释放,空箱周转加快。据各大班轮公司介绍,空箱短缺问题已基本缓解。”孙提到,中国主要集装箱生产企业的新集装箱库存已超过40万标准箱,新集装箱供应有充分保障。目前,受航运延误、天气和疫情防控等影响,部分港口可能只有少数班轮企业出现空箱暂时短缺的情况。
此外,引导国际班轮公司增加中国大陆出口航线运力和集装箱供应,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也是重点之一。据了解,在中国大陆主要航线上,今年1-8月,各大班轮公司投入的舱位也大幅增加,北美航线运力达到911万标准箱,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40.2%和24.8%。西北欧航线运力567万标准箱,分别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增长23.7%和8%。
在促进港航企业与进出口企业合作方面,交通运输部鼓励中国货主积极与班轮公司洽谈签订长期运输合同,提供稳定的供应链保障。孙介绍,长期客户是集装箱运输的“大头”,很多海外货主会签订长期合同,以稳定的价格获得运输服务保障。
根据德瑞世界集装箱指数,上周从上海到洛杉矶运输一个4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运费达到了10377美元,约合人民币6.7万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29%。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解决集装箱短缺问题,要从物流和货流两方面下功夫。物流不可能跟上快速发展的货流。而且还有结构性问题,比如去的多回来的少;从区域结构来看,这个港口多于其他港口;在商品结构上,商品多,集装箱少,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平衡这些方面。
“此时适当增加集装箱运力是对的,但不能无限扩大。最重要的是合理分配。”白明解释说,收回空集装箱和从其他航运公司租赁集装箱等措施都是合理的分配。
对外贸易恢复较快,但国际航运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港口运营不力。“事实上,你可以考虑使用更多的中欧列车运送前往欧洲的货物。目前中欧班列比以前好多了。”白明说。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欧班列发挥国际铁路联运独特优势,大力承接海陆空货物转运,在稳定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助力国际抗疫合作等方面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发言人孟伟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