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财经:资管巨头闯进中国公募市场,富达国际启示录

来源:网络 2023-02-23 10:37:02  阅读量:6871   会员投稿

2月14日,落户于上海世纪大道8号上海国金中心的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正式举办开业典礼,开启了在中国业务的新征程。

这一时间,距离富达国际获得中国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仅仅过去了2个月。富达国际也是继贝莱德基金、路博迈基金之后,又一家官宣正式展业的外商独资公募。

作为全球最大的资管机构之一,富达国际这一动作背后反映出一个资本巨头的敏锐嗅觉和毒辣眼光。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以及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容,中国资本市场的潜力与活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中国市场有机遇!

富达国际不仅在多个场合公开发声,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增长潜力;更是身体力行的将自身的业务触角,一点点从西到东延伸开来,并在中国进行有效的本土化探索。

传承

在诡异动荡的金融市场,很难想象一个拥有70多年历史的金融企业,还能活得这么久、这么好?富达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范本。

作为一家老牌资管巨头,富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6年,比伯克希尔·哈撒韦早10年,比先锋领航早30年,比贝莱德早42年。

迄今为止,富达国际依旧是个没有上市的家族企业,其背后的第一代掌门人属于爱德华·克罗斯比·约翰逊二世。

故事的开始,总需要一个时机,富达国际的发达也不例外。

当时持有铁路债券的富达基金游走在破产的边缘,爱德华·克罗斯比·约翰逊二世趁机买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于1947年开启运用共同基金的投资新篇章。

而后,他的儿子爱德华·奈德·约翰逊又在低谷期接手,将麦哲伦基金的管理权下放给时任集团研究部主管的彼得·林奇,成就了富达和彼得·林奇的双生奇迹。

在富达与华尔街交锋的半个世纪里,涌现出了大批的投资大将。包括曾被称为“华尔街之王”的蔡志勇、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公募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在英国创立第一只基金“富达特别时机基金”的“欧洲股神”安东尼·波顿。

这也造就了后来的一个通识:富达生产明星基金经理。

对于一个客户管理总资产达4599亿美元的巨头来说,富达长久发展的根本要义在于:传承。

富达的传承可以概括为三个维度:纵向的精神、品质;可复制的投资方法论;横向铺开的全球投研系统。

作为富达国际元老级别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在管理麦哲伦基金的十三年间,基金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年平均收益率达29%,而同期的标普500指数的平均涨幅只有14%。

这背后是他尊崇的自下而上的投资方法论,而这也是助力富达腾飞的方法论。

彼得·林奇曾说过:“寻找值得投资的好股票,就像在石头下面找小虫子,翻开10块石头,可能只找到一只,翻开20块石头,可能找到两只”。

投资从来没有捷径,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智慧,通过勤奋的基本面研究才是投资领域的长久成功之道。

投资没有捷径,有的只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读书、看报,和无趣的数字打交道,和晦涩的研究资料为伴,然后学会接受一切意外。

因此,为了获得最接近事实的,有价值的信息,做出最客观的判断,富达要求分析师们要亲自拜访公司,持续跟踪公司发展和行业动态。

目前,富达国际的业务遍布全球25个地区,公司的年度分析师调查报告是基于其全球分析师团队与约15000家企业沟通所获得的信息。

除此之外,在培训基金经理时,富达的苛刻程度可谓只有更高,没有最高。在富达,想晋升为一名基金经理可能需要“九九八十一难”。

被富达录用的第一天起,他们就进入了另一个学院。很多基金经理感叹:来富达不是来上班,而是来上学的。

这是富达体系里颇具特色的一个环节——富达有一个针对分析师成长为基金经理的培训计划,即富达基金经理学院。

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笔者总结为“333”的过程:经历至少三个不同行业的轮岗,每个行业通过2—3年的学习;轮岗方向避免过去三年覆盖的领域……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他们对于阴晴不定的市场有充分的认知。据悉,影响毕业的很重要的一个评判指标在于投资风格稳定。

打破传统

富达悠久,但不老旧。

富达传承下来的精神和方法论,是经过反复验证后的良好传统。同时,它也并不传统,及时拥抱科技创新,就是最好的证明。

技术的进步,旨在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而当金融和科技相遇,终极目标在于:为投资决策赋能。

入选金融人士必看电影榜单的《Margin Call》里,有这样一句话:要想谋生,就得Be first、be smarter or cheat,就是所谓的领先、聪明、欺骗。

真实世界中,搞欺骗的早晚会被市场用脚踢出局,靠资本市场谋生的企业,想要和对手形成代际差,就必须:比别人更快获取信息、比别人做更聪明的决策。而在信息化时代,一切都得靠科技来驱动。

从电信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科技的进步总能成倍加快人类获取信息的速率。

对于资管机构而言,谁先人一步获得影响决策的信息,谁就有可能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财富。获得信息的系统、辅助决策的模型、服务用户的系统,都需要重金的投入。

根据Barron's报道,2018年,富达在全球拥有超过1万名技术人员,每年在技术研发上花费25亿美元。

可以说,富达是全球最以技术为导向、技术最先进的金融机构之一,也是慧眼识科技的伯乐。

富达实验室是富达的技术和产品孵化器,其自主研发了一系列金融工具、应用程序和交易技术。

早在1965年,计算机小型化时代刚刚掀开一角,富达便购买了一台计算机并展开研究,开始开发前沿技术以提升服务。

1984年开始,富达选择提供计算机交易,拓展智能投顾业务,进一步压缩费率,作为收益反哺给投资者。此外,富达旗下的共同基金均不收取交易手续费。

开拓中国市场

在遍布全球的业务中,中国是富达版图上的重要一笔。

富达的第二代掌门人爱德华·奈德·约翰逊就十分热衷中国的古建筑。据悉,富达现任董事长艾比·约翰逊对中国也非常有好感,疫情之前几乎每年都会来一次中国。

富达在中国的布局,并非一上来就急着发行产品,而是通过设立办事处的形式,一步步了解市场,并且开发出适配中国的产品。

早在1981年,富达国际就在中国香港成立办事处,现已发展成为富达国际在全球第二大的投资中心。

2004年,富达国际在中国设立的办公室时,选择上海作为落脚点,而后,富达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独资公司——FIL(大连)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上海研究中心成立。

几年前,在接受采访时,富达国际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新设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总部也设在上海,助力上海成为全球资管中心。

如今,除了富达国际,贝莱德、先锋领航等资管巨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来上海设立办公室,这要得益于上海在金融领域的开放与创新。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多年来,上海在金融开放方面先试先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就是上海于2013年先试先行的创新项目,一大批国际资管巨头借此尝鲜中国市场。

而大力发展的背后,也造就了上海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融要素市场逐步健全、金融创新稳步推进,上海印象日渐影响全球市场。

结语

经过多年发展,养老、投顾、经纪服务三大业务模式构成了富达的“三驾马车”。

作为最早涉及养老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针对不同主体特点开发不同类型的养老账户,目前市场份额超过30%。

进驻中国后,富达国际一直致力于将在美国和欧洲市场所积累的养老投资管理经验服务于中国大众。

富达国际的客户不仅遍布全球,客户主体也多种多样。2009年,全国社保基金成为富达国际第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机构客户。

2004年,是富达在中国的起点,2023年对富达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上海这片开放的土地上,富达日复一日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顶点财经投资顾问:高亮(A0380621100001)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

300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