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②:游客在海南文昌龙楼镇淇水湾观看火箭发射。 王程龙摄
图③:游客在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内参观游览。记者 宋豪新摄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近年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在文旅消费市场上亦有所体现。部分出游平台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暑期、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期间,亲子游、科普游等预订热度持续升温,并逐渐成为文旅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
湖南湘西世界地质公园
科普深度游广受欢迎
一侧是高耸入云的悬崖绝壁,一侧是神秘幽静的峰林峡谷——小心翼翼地行走在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德夯大峡谷上方的矮寨玻璃栈道,12岁的六年级毕业生彭静逸只觉得“步步惊心”。没走多远,她就被悬崖上纹层状的岩石吸引住,不禁停下了脚步。
“这些层状岩石是我们常说的地层。经过上亿年的地质演变,不同年代的岩石沉积下来,经水冲刷,逐渐形成弯弯曲曲的纹路。德夯大峡谷地处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向第二阶梯爬升的临界点,地质断层造就了壮丽的峡谷地貌。”一旁的父亲彭桥梁娓娓道来。
彭桥梁是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所的地质专业高级工程师,也是一名地质旅游爱好者。这些年彭桥梁时常和家人一起游历名山大川,除了观赏美景,他还会向家人尤其是孩子科普地质学相关知识,让旅行更加有滋有味。如何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的好奇心,播下科学的种子?彭桥梁有自己的见解:“通过科普旅游,能够让孩子在‘行走的课堂’中更好地接触自然、汲取知识。”
不久前,彭桥梁带着全家人一起来到地处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的德夯大峡谷、矮寨玻璃栈道等地,探秘古老地球的悠久历史,感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地处云贵岩溶高原东部边缘斜坡地带,不仅包括德夯大峡谷、十八洞村等景区,还拥有全球寒武系标准层型剖面——古丈阶与排碧阶两颗“金钉子”。2020年,湘西世界地质公园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利用假期,我们来到‘天然博物馆’,翻开‘地质教科书’,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地质奇观的魅力,学习地质科学知识。”彭桥梁说。
“这是一次特别有意义的旅行!听说峡谷里还隐藏着许多古生物化石,以及世界上独有的植物。我们青少年也要一起努力,保护好大峡谷地质瑰宝,让更多人在这里读懂地球母亲。”结束在德夯大峡谷的行程后,彭静逸意犹未尽,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旅行。
奇特的自然生态,加上神秘的民族文化,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就像一首流淌亿万年的交响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今年以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的各大景点人潮涌动,科普深度游更是成为新热点、新趋势。
从纯粹的“观光游”到“科普主题深度游”,让湘西世界地质公园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公园内各大景区做好地质遗迹文章,开发以地质旅游为主的精品旅游线路。
一些景区推出了地质科普课程。例如,矮寨奇观景区推出了面向中学生的科普课程,老师带领孩子们徒步悬崖栈道,运用放大镜观察岩石,完成岩石观察记录表,分析峡谷地貌特点。同时,运用地质科考工具,测量经纬度、海拔,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简单地图,探索地质变迁的轨迹。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张远海认为,科普旅游的兴起,让人们能够从地质遗迹中收获宝贵知识,同时让更多人认识到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性,助力地质遗迹的保护延续。“地球演化过程能够给予人类许多启示。例如,在观察古生物化石遗迹时,游客可以了解古生物经历的灾难事件,从而反思当下,思考人类应当如何更加友好地和自然环境相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张远海说。
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
沉浸式探秘身临其境
在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探秘馆内,来自上海的金女士一家在“温度孵蛋”展项前体验恐龙蛋的孵化过程——通过触摸温度感应装置,让一颗恐龙蛋破壳,再逐渐长成小恐龙远远跑开。“探秘馆的活动让游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摄取,让我们在轻松愉悦中获得难忘体验。”金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对自贡恐龙博物馆向往已久,今年终于得偿所愿。
自贡恐龙博物馆是在“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建设的大型遗址类自然博物馆。“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作为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的自贡恐龙博物馆更是火爆“出圈”。馆内打造沉浸式互动等18项活动,还打破时间界限开启“夜游模式”。寻找隐藏的“神秘宝物”、与恐龙专家面对面、探秘神奇恐龙世界……2015年以来,自贡恐龙博物馆每年都会举行“穿越侏罗纪·恐龙奇妙夜”群体夜游活动。今年的活动更是招募了百组亲子家庭,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开展不同活动。
如何让化石变得“有温度”,引导青少年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达到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目的?在遗址馆内,随处可见手拿纸条的家长和小朋友,他们像是探秘,又似在寻找答案。这正是为亲子家庭“定制”的“科考小侦探之恐龙事件”科普体验活动,能够让孩子们跳出课堂,通过信息收集、线索调查、推理分析、实践操作等方法获得科学知识。“我们正朝着趣味化、生活化、新颖化发展,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一次追寻远古、探索神秘的科普之旅。”自贡恐龙博物馆副馆长周瑜昆介绍。
博物馆内有一面长50米、高约8米的侏罗纪地层剖面,也是国内最大的室内侏罗纪地层剖面,尤为壮观。这样的地层剖面除了能反映恐龙的埋藏环境外,还包含沉积旋回、岩石层理、地层尖灭、岩石结核、球状风化等众多典型沉积构造和地质现象。在地质剖面上,运用3D制图技术,将地质剖面化身为演绎的幕布,而一旁的楼梯则“变身”座椅,孩子们可以在此身临其境来一场科普课。
“恐龙身上有着太多的未解之谜,它们不仅生存时间长,形态也各式各样。借助高科技手段,打造独有特色的主题互动活动,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吸引力自然也将越来越强。”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江山说。截至目前,自贡恐龙博物馆今年已吸引游客约9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79%。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航天+”场景丰富体验
“3、2、1……发射!”近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科普中心的一场科普活动上,当孩子们看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时,立刻爆发出阵阵欢呼。“孩子从小喜欢火箭,我们希望他能在这里了解更多关于火箭的知识。”来自广东的游客王艺璇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一家今年第二次来到文昌体验科普游。
因独特的地理条件,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唯一的低纬度濒海发射场,也是我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围绕航天主题,我们在旅游、教育、文化、科技之间搭起桥梁,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文昌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副局长陈琦微介绍,近年来,文昌不断丰富“航天+”旅游产品,航天科普馆、航天科普中心等景点相继开放。
不久前,一场主题为“沿海巡礼·逐梦寰宇”的航天沙滩亲子活动在文昌举行。“我们设计了航天科普小课堂、‘飞天火箭’科学实验等不同活动。”文昌航天科普馆馆长黄莉丽介绍,自科普馆开馆以来,各类科普旅游活动已吸引游客40余万人次。
“文昌有滨海、椰林等一系列自然和人文景观。围绕‘航天科普游’,我们将景点资源串点成线、成面。”陈琦微介绍,如今,文昌的“航天+”文旅场景不断“上新”,在丰富游客体验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据悉,在文昌,平均每次航天发射都有超6万人涌入距离发射场不到5公里的龙楼镇。游客热衷“于椰林海岸观看火箭升空”,当地人便纷纷转行吃起了“航天旅游饭”。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龙楼镇在10年间地区生产总值从5.89亿元增长到了40多亿元。
“除了航天,海南还拥有独特的海洋和热带雨林资源,随着人们出行目的个性化需求的增长,科普旅游将释放巨大潜力。”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郭强认为,融合当地的自然、文化、科技等泛旅游资源,科普旅游将会演化出更多创新场景,在丰富游客体验的同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