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一个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名词,也是一项大多数人“不明觉厉”、感到遥不可及的技术。其实在去年,杭州市萧山区就用上了量子“盔甲”:在萧清大道超载治理项目中,萧山区引入了量子密码技术,对核心业务数据进行量子安全加密保护,有效保障了端到端的数据加密传输。
今年 3月8日,在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实验室里,随着硬件调试、代码执行、量子加密的遥控分合闸指令被成功解密并接收执行,电力量子加密开关研发成功。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量子通信”的时代已经来临了?为这两个案例提供技术支持的是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九州量子”)。其创始人郑韶辉说,全球量子通信产业化历程已艰难走过二十多年,但要真正大规模走向市场,仍面临产业推广困难和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现在整个量子通信产业化应用处于爆发前的黎明,相信不久量子科技将真正惠及寻常百姓的生活。
前途光明,但曲折的道路还很长。对于一位出身通信技术行业、又极具经验的科技企业家来说,全身心投入这样一个项目,如果从世俗的标准来看,并不是最佳选择。
但郑韶辉有自己的认知,“企业不仅要满足于眼前盈利,也要追求未来的技术进步,追求对国家、对社会长远发展的贡献。推动量子科技向实用化转化,我们必须把企业发展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主动为国担当,做量子科技产业化最坚定的践行者”。
中国量子通信走在世界前列 下决心投身产业化却不轻松
目前,量子科技主要运用包括量子计算、量子测量和量子通信,其中量子通信是率先进入实用化的技术方向。与传统通信相比,量子通信具有安全等级高、受攻击可感知等优势。
放眼全球,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过去这个行业重工程理论、轻基础性应用,科学家们突破了技术难关,但实验室里的设备很难适应实际的应用场景,产品实用化遇到困难,亟需工程师们参与其中。
二十多年前,郑韶辉在UT斯达康从事通信技术行业,对前沿技术格外关注。彼时,郑韶辉观察到国外瑞士IDQ、美国MagiQ等量子科技企业陆续开始尝试产业化。国内量子通信行业仍处于科研阶段,郑韶辉重点关注到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山西大学等最早一批从事量子信息领域的科研团队。他意识到,量子科技一定是改变人类未来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
十多年前,面对当时产业化前景尚不明朗的量子通信行业,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国家2013年关于量子通信产业化的号召下,郑韶辉逐步开始聚焦量子通信产业化,并开始思考自己能为行业破局做些什么。“当时,量子通信产业化处于‘无人区’, 我们的科学家们研发完成了实验室样机,而产品要从实验室真正迈向市场则亟需‘工程师’类型的企业家参与。但懂的人少,质疑的人多,没有企业家愿意干。”郑韶辉说。
他也曾犹豫过,但军人出身的父亲在关键时刻点醒了他,“科技报国,这坚定了我投身量子通信的信念。”郑韶辉的父亲是一位革命老兵,曾在抗美援朝中参与了被称为“朝鲜凡尔登绞肉机”的上甘岭战役。父亲的爱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影响着郑韶辉,并逐渐转化成为了整个家庭教育的精神底色。
坚持实用性,聚焦量子通信产业化
于是,郑韶辉带着满腔热情一猛子扎入量子通信产业化中。他并先后主导投资和发起设立了安徽国盾量子、浙江九州量子、浙江神州量子等行业标杆企业,成立了国内首个市场化量子产业基金,以各种形式累计组织15亿资金支持包括国内外近十家量子科技企业,其中包括全球量子通信知名企业瑞士IDQ,一度占全球量子通信行业投资额60%以上。
2016年,郑韶辉成功组织全球第一届量子通信行业论坛,推动产品工程化、实用化成为行业共识,2017年,郑韶辉带领浙江九州量子团队开发了全球首个量子密钥云,让“一对多”模式成为可能,为量子密码的实用化迈出重要一步。2018年,郑韶辉带领浙江九州量子与中国信通院等企业、机构共同编制行业首个量子通信白皮书。同时,经过多年实践,浙江九州量子新产品成为量子通信行业重要产品,现已应用于政务、电力、金融、交通、国防等诸多领域。今年,国内首批量子通信标准等重大行业标准由国家工信部陆续发布实施,郑韶辉创办的浙江九州量子重点参与其中。同时,公司自研的量子密钥分发设备(QKD)、量子随机数发生器(QRNG)、服务器密码机、密钥管理系统等主要产品先后获得了由国家密码管理局颁发的行业首批产品资质。
正因其在量子科技创新应用攻坚、资源集聚和成果转化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郑韶辉被业内誉为“量子产业第一人”。“党和国家号召‘科技强国’,科技的进步将从更高维度解决社会、民生等一系列问题,比如量子通信技术的出发点是从根源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让人民在信息时代的生活更安心,社会关系更紧密可信。十年前,我们是‘探险家’,去探索和突破新的技术;现在,我们是‘导游’,希望能引导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到量子科技产业化中来。”郑韶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