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年前地中海风已吹拂至中国

珍贵文物揭示丝路文明互鉴轨迹

在中国出土的希腊酒神、地中海风格浓郁的环形壶、时隔600多年回家的瓷片hellip;hellip;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承办的五洲四海mdash;mdash;lsquo;一带一路rsquo;文物考古合作展日前在故宫开展。展览展出的84件中外展品揭示了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轨迹,展现了中外联合考古和历史古迹保护修复成果,为研究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了新材料与新视角。

此次最重磅的展品,无疑是醉拂菻希腊酒神驼囊俑,这件珍贵的文物出土于陕西西安一座隋代墓葬,此次也是该展品首次在北京展出。隔着展柜,文物的细节清晰可见:驼囊中央是醉醺醺的酒神,只见他赤裸全身,只在腰间扎了块动物皮作为遮盖;在身边随从的搀扶下,他步履蹒跚,似乎下一步就要瘫倒在地。

展览学术总顾问葛承雍介绍,类似的形象在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壁画中比比皆是,但出现在中国出土的文物中还是第一次,这背后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绵长的文化交流历史。

一件隋代环形壶同样引人注目。专家介绍,环形壶流行于地中海地区,用来装圣水和橄榄油;后者不仅当作食用油和燃料,而且是重要的祭品或贵族使用的膏油原材料。该文物的出土,说明在1000多年前,地中海风已经吹拂至中国;也再次证明,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有着实实在在的链条。

展厅中有一个展柜,陈列着几块残破的瓷片,大小不一。600多年前,它们曾漂洋过海到达阿拉伯半岛,近年通过联合考古被发掘出土,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故宫博物院考古部主任徐海峰介绍,这些瓷片是故宫在阿联酋哈伊马角酋长国进行海外考古的阶段性成果。通过纹样特点分析、胎釉检测以及同类器物对比等手段,瓷器的身份渐渐清晰mdash;mdash;其制造年代大概处于元末至明初,可以分为景德镇御窑的青花瓷片、龙泉官样青瓷以及德化窑的白瓷三类。同时,专家推测,这些瓷片或许与郑和下西洋有关。这些珍贵的实物证据,对了解明王朝与地跨波斯湾南北两岸的忽鲁谟斯王国的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此次展览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展出,将持续至2024年1月5日结束。

1000多年前地中海风已吹拂至中国

珍贵文物揭示丝路文明互鉴轨迹

在中国出土的希腊酒神、地中海风格浓郁的环形壶、时隔600多年回家的瓷片hellip;hellip;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承办的五洲四海mdash;mdash;lsquo;一带一路rsquo;文物考古合作展日前在故宫开展。展览展出的84件中外展品揭示了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轨迹,展现了中外联合考古和历史古迹保护修复成果,为研究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了新材料与新视角。

此次最重磅的展品,无疑是醉拂菻希腊酒神驼囊俑,这件珍贵的文物出土于陕西西安一座隋代墓葬,此次也是该展品首次在北京展出。隔着展柜,文物的细节清晰可见:驼囊中央是醉醺醺的酒神,只见他赤裸全身,只在腰间扎了块动物皮作为遮盖;在身边随从的搀扶下,他步履蹒跚,似乎下一步就要瘫倒在地。

展览学术总顾问葛承雍介绍,类似的形象在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壁画中比比皆是,但出现在中国出土的文物中还是第一次,这背后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绵长的文化交流历史。

一件隋代环形壶同样引人注目。专家介绍,环形壶流行于地中海地区,用来装圣水和橄榄油;后者不仅当作食用油和燃料,而且是重要的祭品或贵族使用的膏油原材料。该文物的出土,说明在1000多年前,地中海风已经吹拂至中国;也再次证明,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有着实实在在的链条。

展厅中有一个展柜,陈列着几块残破的瓷片,大小不一。600多年前,它们曾漂洋过海到达阿拉伯半岛,近年通过联合考古被发掘出土,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故宫博物院考古部主任徐海峰介绍,这些瓷片是故宫在阿联酋哈伊马角酋长国进行海外考古的阶段性成果。通过纹样特点分析、胎釉检测以及同类器物对比等手段,瓷器的身份渐渐清晰mdash;mdash;其制造年代大概处于元末至明初,可以分为景德镇御窑的青花瓷片、龙泉官样青瓷以及德化窑的白瓷三类。同时,专家推测,这些瓷片或许与郑和下西洋有关。这些珍贵的实物证据,对了解明王朝与地跨波斯湾南北两岸的忽鲁谟斯王国的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此次展览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展出,将持续至2024年1月5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