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国每10只小龙虾中,有5只产自湖北,而其中3只便是通过潜江的渠道和网点走向全国各地。小龙虾,大产业,这里的虾稻综合产值达66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20万人hellip;hellip;
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虾之城。
田里养着虾,塘里住着虾,车里运着虾,锅里烹着虾。广场上,巨型的龙虾雕塑霸气威武,回味着产业振兴的红火,迎接着五湖四海的吃货,也用心收藏着无数个叱咤江湖的龙虾传说。
每一段传说的背后,都活跃着一个为虾奔波的身影。他们热爱钻研、热爱创造、热爱奋斗,最重要的是,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mdash;mdash;潜江,全国闻名的中国小龙虾之乡。
一年四季,不分昼夜,总有一群人怀揣热爱、步履不停。为了做火一只虾,他们究竟有多拼?系列报道《最美新农人》,今天一起走进潜江龙虾的24小时。
5:00 起笼,收虾!
天刚蒙蒙亮,一声吆喝划破霜降时节黎明的宁静。
起虾咯mdash;mdash;
潜江市老新镇秀河村,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核心生产基地。虾农们穿着过膝长筒靴,一人撑船、起虾笼,另一人麻利地装筐。说笑间,一笼笼活蹦乱跳的鲜虾跃出水面,向世人展示它们鲜亮的色泽和健壮的体格。
赶到现场的,还有潜江市老新镇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科技特派员彭宣国。他要来看看,留塘亲本虾的孵化情况。
像这样,幼虾附着在亲本虾母体上面,这个阶段上水是最合适的。彭宣国捞起一只老亲本虾,和身旁的虾农交流着技术要点。
45岁的彭宣国是土生土长的潜江老新镇人。1995年毕业后,他回到潜江,从事水产科研工作。2000年,潜江开始大力推动小龙虾产业,专业对口的彭宣国和潜江龙虾的命运开始交织在一起。二十多年时间里,他一直在基层乡镇水产农技中心,奔走在广大虾农中间。田间地头走访养殖户、查看虾苗养殖情况、提醒各阶段养殖注意事项、解答养殖疑难问题hellip;hellip;这些都是彭宣国的日常。
最辛苦的其实是2013到2017年,那时稻虾共作开始大面积推行,一块稻田,两份收获,乡亲们非常感兴趣,但对技术却一窍不通。彭宣国回忆,彼时,老新镇基层水产农技人员并不充裕,下辖的31个村有8000户乡亲,彭宣国家家户户都走到了,最忙的时候,他的手机就像24小时热线,打到发烫关机是家常便饭。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加入了一线水产农技人员的队伍中,在老新镇,每年都有应届农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成为和彭宣国并肩作战的伙伴。
虾稻共作,看似没有太多高深的技术含量,但要实现效益最大化,把小龙虾真正养大、养好,其实大有文章。秀河村小龙虾大户徐丙珍说,多亏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如今自己也成了养虾达人。去年虾季纯收入达到了50万元,比5年前光种粮、棉、油收入翻了番!
现在我们的科研项目之一,就是要在工厂化的温棚设施里养小龙虾,到2024年,基本就能得出实验结果,彭宣国说,四季有虾,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7:00 拼手速的时候到了
身沾虾塘的雾气,一辆辆大货车驶进位于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的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
这里是全国交易量最大、辐射力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小龙虾交易中心。早上七点,新鲜出水的小龙虾就要运抵这里,然后被分拣、打包,赶在中午之前发往全国各地,奔赴下一段旅程。
交易中心档口拣虾处,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mdash;mdash;虾嫂。她们是小龙虾的把关人,不仅眼神犀利,而且手速惊人,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一筐筐龙虾进行二次筛选。
聂莉莉几年前回到家乡潜江,当起了虾嫂。在她的手下,不同个头、重量的小龙虾被迅速放进分拣筐中,麻利的动作令人直呼比机器还快。
摸摸虾的底板,一楞一楞的,非常清晰,谈起小龙虾,聂莉莉头头是道,个头大、底板干净、肉质饱满,这才是高品质的虾。
炮头大青中青小青,不同个头重量的小龙虾,在虾嫂们快出残影的手里,乖乖地躺进了不同的分拣筐。就在说话的这一两分钟工夫里,聂莉莉就拣好了五斤虾。高峰期的时候,从早上七点开始,一直到下午一点半结束,两个人一天能分个三四千斤。
要想达到这样的熟练程度,得花上多久?聂莉莉的回答让人惊讶mdash;mdash;只需一周时间。
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集团董事长康峻介绍,在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一套完整的培养模式已经形成,初学者可以快速上手,参与针对各个工种的专业培训,并能够保证5000元左右的收入。
因为家乡龙虾产业越来越好,我才能在家门口就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谈到未来,聂莉莉笑着说,我想再多学一些技能,能为咱们潜江的龙虾产业多出一份力。
16:00 科技让产业腾飞
下午四点,在潜江市湖耕食品有限公司,工人们忙着收购新鲜出塘的小龙虾,经过分拣、超声波清洗、蒸煮等流程,一盒盒预制小龙虾就可以出厂销售了。
这箱速冻优质龙虾尾运用了新型包冰设备进行生产,卖得不错。潜江市湖耕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蒋小星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自家产品。这款汤料茴香小龙虾解冻后可以直接食用,在瑞典等国家非常受欢迎,最高峰时年销量能到800吨。
2018年,返乡创业的蒋小星,和父亲一起创办了湖耕食品有限公司。生冻虾尾是他打开市场的第一枪。
生冻虾尾加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保持新鲜原料的品质,商品价值是熟冻虾尾的两倍。蒋小星告诉记者。
生冻虾尾鲜嫩度高,商品价值也高,但也存在着加工原料要求高、出品率低和冷冻过程品质不稳定等问题。2022年9月,在潜江市科技局牵线搭桥下,湖耕食品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合作申报了重点研发专项《高品质生冻虾尾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
合作项目预计能将生冻虾尾产量再提高20%以上!蒋小星感叹,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发强大了。
科技赋能,跃升的不只是产量,也正在让曾经的夏季顶流小龙虾华丽转身,成为四季长红。
同样是下午四点,在湖北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旗下子公司湖北莱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46岁的苏利军身着工作服,穿梭在约300平方米的车间里,他的四周,是近1500名手拿镊子、动作娴熟的剥虾工。
煮熟的鲜红色小龙虾在他们戴着胶皮手套的指尖翻飞跳跃mdash;mdash;掐头、去壳、抽虾线、清洗,不到五秒钟,一颗完整的虾仁就被剥好,落入成排的铝制小碗。随后,成吨的虾仁会经历质量检验、再度清洗、包装加味、热熔塑封以及冷冻贴标等工序后,被运往万里之遥的欧洲市场。
以前要人工加料、封装,现在全部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湖北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机器的标准程度比人工要高,更有利于保证预制菜的口味统一,每只虾都是荆楚风味。
20:00 虾乡独有的主色调
晚上八点的潜江,是红色的。10月23日是周末,拥有30多家小龙虾网红餐饮店的潜江生态龙虾城,又迎来一波打卡高峰。
谈起小龙虾,食客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麻、辣、咸、鲜。而蒜蓉大虾的出现,为小龙虾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mdash;mdash;它色泽鲜美,味道爽口,多吃不腻。
创出这道菜的,是潜江楚虾王负责人章登华。
章登华自小就爱钻研美食。2004年在潜江老虾街租下20多平方米的小店,开门做起时兴的油焖大虾生意。他发现,油焖大虾味香鲜辣,口感浓烈,喜欢的人爱不释手,但对于不吃辣的老人、小孩来说却无从下口。
2008年,章登华从一道广东名菜mdash;mdash;蒜蓉蒸扇贝受到启发:蒜蓉口感香浓鲜美,接纳人群广,而小龙虾属河鲜,较扇贝同样是鲜嫩爽口,是不是也可以做出蒜蓉味?章登华便开始尝试用多种蒜、油、香料熬制蒜蓉酱,并综合烧油焖大虾的方法烧制蒜蓉大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尝试的第42天,他终于烹饪出一锅鲜香爽口、汤汁浓郁的蒜蓉大虾,并得到店内食客的大加赞赏。
从一天十几份卖到一天六十几份,再到周边虾店的争相模仿,章登华知道,他的蒜蓉大虾成功了,并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
在创新小龙虾口味的路上,章登华步履不停。近年来,他花高价从广州、宜昌、武汉等地聘请名厨,成立楚虾王菜品研发团队,椒盐虾、姜辣虾、藤椒虾等越来越多的口味在小龙虾市场应运而生。
时至今日,潜江小龙虾的菜品已发展到128道,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潜江还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小龙虾产业的大专院校潜江龙虾学院,实施万师千店工程,即培养万名养殖技师和烹饪师,开设千家小龙虾餐饮加盟店。
如今,潜江在全国建设的小龙虾餐饮店已经超过3000家,与全国15个地区和45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统一使用推广潜江龙虾品牌。潜江龙虾不仅征服了全国各地吃货的味蕾,还远销欧美、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欧洲60%市场,年出口创汇1.5亿美元,连续14年领跑全国。
虾行天下,正逢其需、正逢其时、正逢其势hellip;hellip;当一只潜江小龙虾决定推陈出新,炫出新品种、新包装、新口味,背后一定是一群新农人正在争分夺秒,探索新技术、新装备、新观念。
一只被锐意进取和勇往直前武装的小龙虾,一定会迎来无数个更加精彩和传奇的24小时。
编者按:全国每10只小龙虾中,有5只产自湖北,而其中3只便是通过潜江的渠道和网点走向全国各地。小龙虾,大产业,这里的虾稻综合产值达66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20万人hellip;hellip;
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虾之城。
田里养着虾,塘里住着虾,车里运着虾,锅里烹着虾。广场上,巨型的龙虾雕塑霸气威武,回味着产业振兴的红火,迎接着五湖四海的吃货,也用心收藏着无数个叱咤江湖的龙虾传说。
每一段传说的背后,都活跃着一个为虾奔波的身影。他们热爱钻研、热爱创造、热爱奋斗,最重要的是,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mdash;mdash;潜江,全国闻名的中国小龙虾之乡。
一年四季,不分昼夜,总有一群人怀揣热爱、步履不停。为了做火一只虾,他们究竟有多拼?系列报道《最美新农人》,今天一起走进潜江龙虾的24小时。
5:00 起笼,收虾!
天刚蒙蒙亮,一声吆喝划破霜降时节黎明的宁静。
起虾咯mdash;mdash;
潜江市老新镇秀河村,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核心生产基地。虾农们穿着过膝长筒靴,一人撑船、起虾笼,另一人麻利地装筐。说笑间,一笼笼活蹦乱跳的鲜虾跃出水面,向世人展示它们鲜亮的色泽和健壮的体格。
赶到现场的,还有潜江市老新镇水产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科技特派员彭宣国。他要来看看,留塘亲本虾的孵化情况。
像这样,幼虾附着在亲本虾母体上面,这个阶段上水是最合适的。彭宣国捞起一只老亲本虾,和身旁的虾农交流着技术要点。
45岁的彭宣国是土生土长的潜江老新镇人。1995年毕业后,他回到潜江,从事水产科研工作。2000年,潜江开始大力推动小龙虾产业,专业对口的彭宣国和潜江龙虾的命运开始交织在一起。二十多年时间里,他一直在基层乡镇水产农技中心,奔走在广大虾农中间。田间地头走访养殖户、查看虾苗养殖情况、提醒各阶段养殖注意事项、解答养殖疑难问题hellip;hellip;这些都是彭宣国的日常。
最辛苦的其实是2013到2017年,那时稻虾共作开始大面积推行,一块稻田,两份收获,乡亲们非常感兴趣,但对技术却一窍不通。彭宣国回忆,彼时,老新镇基层水产农技人员并不充裕,下辖的31个村有8000户乡亲,彭宣国家家户户都走到了,最忙的时候,他的手机就像24小时热线,打到发烫关机是家常便饭。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加入了一线水产农技人员的队伍中,在老新镇,每年都有应届农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成为和彭宣国并肩作战的伙伴。
虾稻共作,看似没有太多高深的技术含量,但要实现效益最大化,把小龙虾真正养大、养好,其实大有文章。秀河村小龙虾大户徐丙珍说,多亏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如今自己也成了养虾达人。去年虾季纯收入达到了50万元,比5年前光种粮、棉、油收入翻了番!
现在我们的科研项目之一,就是要在工厂化的温棚设施里养小龙虾,到2024年,基本就能得出实验结果,彭宣国说,四季有虾,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7:00 拼手速的时候到了
身沾虾塘的雾气,一辆辆大货车驶进位于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的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
这里是全国交易量最大、辐射力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小龙虾交易中心。早上七点,新鲜出水的小龙虾就要运抵这里,然后被分拣、打包,赶在中午之前发往全国各地,奔赴下一段旅程。
交易中心档口拣虾处,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mdash;mdash;虾嫂。她们是小龙虾的把关人,不仅眼神犀利,而且手速惊人,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一筐筐龙虾进行二次筛选。
聂莉莉几年前回到家乡潜江,当起了虾嫂。在她的手下,不同个头、重量的小龙虾被迅速放进分拣筐中,麻利的动作令人直呼比机器还快。
摸摸虾的底板,一楞一楞的,非常清晰,谈起小龙虾,聂莉莉头头是道,个头大、底板干净、肉质饱满,这才是高品质的虾。
炮头大青中青小青,不同个头重量的小龙虾,在虾嫂们快出残影的手里,乖乖地躺进了不同的分拣筐。就在说话的这一两分钟工夫里,聂莉莉就拣好了五斤虾。高峰期的时候,从早上七点开始,一直到下午一点半结束,两个人一天能分个三四千斤。
要想达到这样的熟练程度,得花上多久?聂莉莉的回答让人惊讶mdash;mdash;只需一周时间。
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集团董事长康峻介绍,在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一套完整的培养模式已经形成,初学者可以快速上手,参与针对各个工种的专业培训,并能够保证5000元左右的收入。
因为家乡龙虾产业越来越好,我才能在家门口就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谈到未来,聂莉莉笑着说,我想再多学一些技能,能为咱们潜江的龙虾产业多出一份力。
16:00 科技让产业腾飞
下午四点,在潜江市湖耕食品有限公司,工人们忙着收购新鲜出塘的小龙虾,经过分拣、超声波清洗、蒸煮等流程,一盒盒预制小龙虾就可以出厂销售了。
这箱速冻优质龙虾尾运用了新型包冰设备进行生产,卖得不错。潜江市湖耕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蒋小星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自家产品。这款汤料茴香小龙虾解冻后可以直接食用,在瑞典等国家非常受欢迎,最高峰时年销量能到800吨。
2018年,返乡创业的蒋小星,和父亲一起创办了湖耕食品有限公司。生冻虾尾是他打开市场的第一枪。
生冻虾尾加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保持新鲜原料的品质,商品价值是熟冻虾尾的两倍。蒋小星告诉记者。
生冻虾尾鲜嫩度高,商品价值也高,但也存在着加工原料要求高、出品率低和冷冻过程品质不稳定等问题。2022年9月,在潜江市科技局牵线搭桥下,湖耕食品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合作申报了重点研发专项《高品质生冻虾尾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
合作项目预计能将生冻虾尾产量再提高20%以上!蒋小星感叹,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发强大了。
科技赋能,跃升的不只是产量,也正在让曾经的夏季顶流小龙虾华丽转身,成为四季长红。
同样是下午四点,在湖北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旗下子公司湖北莱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46岁的苏利军身着工作服,穿梭在约300平方米的车间里,他的四周,是近1500名手拿镊子、动作娴熟的剥虾工。
煮熟的鲜红色小龙虾在他们戴着胶皮手套的指尖翻飞跳跃mdash;mdash;掐头、去壳、抽虾线、清洗,不到五秒钟,一颗完整的虾仁就被剥好,落入成排的铝制小碗。随后,成吨的虾仁会经历质量检验、再度清洗、包装加味、热熔塑封以及冷冻贴标等工序后,被运往万里之遥的欧洲市场。
以前要人工加料、封装,现在全部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湖北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机器的标准程度比人工要高,更有利于保证预制菜的口味统一,每只虾都是荆楚风味。
20:00 虾乡独有的主色调
晚上八点的潜江,是红色的。10月23日是周末,拥有30多家小龙虾网红餐饮店的潜江生态龙虾城,又迎来一波打卡高峰。
谈起小龙虾,食客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麻、辣、咸、鲜。而蒜蓉大虾的出现,为小龙虾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mdash;mdash;它色泽鲜美,味道爽口,多吃不腻。
创出这道菜的,是潜江楚虾王负责人章登华。
章登华自小就爱钻研美食。2004年在潜江老虾街租下20多平方米的小店,开门做起时兴的油焖大虾生意。他发现,油焖大虾味香鲜辣,口感浓烈,喜欢的人爱不释手,但对于不吃辣的老人、小孩来说却无从下口。
2008年,章登华从一道广东名菜mdash;mdash;蒜蓉蒸扇贝受到启发:蒜蓉口感香浓鲜美,接纳人群广,而小龙虾属河鲜,较扇贝同样是鲜嫩爽口,是不是也可以做出蒜蓉味?章登华便开始尝试用多种蒜、油、香料熬制蒜蓉酱,并综合烧油焖大虾的方法烧制蒜蓉大虾。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尝试的第42天,他终于烹饪出一锅鲜香爽口、汤汁浓郁的蒜蓉大虾,并得到店内食客的大加赞赏。
从一天十几份卖到一天六十几份,再到周边虾店的争相模仿,章登华知道,他的蒜蓉大虾成功了,并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
在创新小龙虾口味的路上,章登华步履不停。近年来,他花高价从广州、宜昌、武汉等地聘请名厨,成立楚虾王菜品研发团队,椒盐虾、姜辣虾、藤椒虾等越来越多的口味在小龙虾市场应运而生。
时至今日,潜江小龙虾的菜品已发展到128道,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潜江还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小龙虾产业的大专院校潜江龙虾学院,实施万师千店工程,即培养万名养殖技师和烹饪师,开设千家小龙虾餐饮加盟店。
如今,潜江在全国建设的小龙虾餐饮店已经超过3000家,与全国15个地区和45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统一使用推广潜江龙虾品牌。潜江龙虾不仅征服了全国各地吃货的味蕾,还远销欧美、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欧洲60%市场,年出口创汇1.5亿美元,连续14年领跑全国。
虾行天下,正逢其需、正逢其时、正逢其势hellip;hellip;当一只潜江小龙虾决定推陈出新,炫出新品种、新包装、新口味,背后一定是一群新农人正在争分夺秒,探索新技术、新装备、新观念。
一只被锐意进取和勇往直前武装的小龙虾,一定会迎来无数个更加精彩和传奇的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