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博物馆成立首展展出近三百件福寿文化文物
28日,颐和园博物馆首展“园林理论文物中的福寿文化艺术——特展”开幕。徐伟照片
28日,颐和园博物馆首展“园林理论文物中的福寿文化艺术——特展”开幕。此次展览由联合国18家文化艺术单位在颐和园联合推出,共展出以福寿文化为主题的国内外文物286件/套,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月8日。
展览分为“长寿”“寿山福海”“福寿万象”“福寿满堂”“福寿油桐”五个部分,分别位于颐和园博物馆和德合园展厅。
颐和园博物馆。徐伟照片
286件展品展示了福寿的文化内涵。
据颐和园博物馆讲解员介绍,本次展览以福寿文化为主题的国内文物、出口文物共286件/套,时间跨度4000多年,从新石器时代跨越到民国时期。展品包括新石器时代彩陶、西周青铜器、汉代瓦片、宋代瓷器、明清家具、器物、书画、唐代外销瓷器等,全面追溯了福寿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现了福寿文化。
在《幸福生活是漫长的》部分,新石器时代彩陶——马场双耳瓮的四个圆圈格外引人注目。这件文物出土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场塬附近,距今已有3900多年的历史。文物的形状是“瓮”,淡橙色的瓮中心画有“咩”字。据介绍,“米”字在新石器时代的出现主要是通过蛙纹演变而来的,这也反映了先民渴望“多幸福、多长寿”思想的萌芽。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服务管理部主任苗祥柳介绍,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依托颐和园馆藏文物,与联合国18个文化艺术单位联合推出“园论三”,首次聚焦园林中的长寿文化艺术,展现了园林文物在历史、科学、艺术上的重要价值。
此外,本次展览在保护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同时,深入挖掘园林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园林和文物为载体,用一系列展览诠释传统元素和时代符号,描绘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融合共存的时代旋律。未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还将通过“园林理论”品牌打造更多精品园林展览。
文物在全国18个单位展出。
据介绍,本次展览是国内首次系统、全面挖掘和展示福寿文物的原创展览。展览具有独特的选题视角,具有创新性。
为了丰富展览内容,展览特意向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18家单位借了145件文物,涉及8个省市。
清代紫砂石雕《海府添奇石》,紫檀嵌屏位于“幸福生活万象”展览单元。在这个画面的主体上,工匠们用浅浮雕的手法描绘出深浅不一、过渡自然的山、亭、鹤、仙。在表现仙山琼阁的空灵境界时,给人一种屏外有画,画外有声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块屏风是海外归来的文物,不仅文化价值高,而且具有独特的历史验证意义。
颐和园是世界文化遗产,收藏有近4万件可移动文物,是全国园林系统中收藏文物最多的公园。据悉,为响应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号召,颐和园博物馆筹备工作历时4年,在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指导下开展。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以颐和园博物馆的成立为契机,引领北京市公园体系和三山五园区域博物馆向高质量发展。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