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牌楼路孟尝君
元宵节,上海民间有赏花灯、舞龙灯、串马灯、猜灯谜、走三桥、吃元宵、吃馄饨等趣味盎然的民俗活动。城隍庙汲古斋每年在这个时间节点就会搞个名家书画笔会,广发英雄帖,请书画家来挥毫写福字,书画爱好者只要到场,决不会叫你空手而归。所以这一天汲古斋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以前汲古斋在三牌楼路的时候,我强不过斋主杨育新的盛情相邀,参加过几次。会会老朋友,喝喝老白干,震耳欲聋的文艺表演不看也得看,再让同桌几根老烟枪熏一熏,在糟香鲥鱼闪亮登场前,抱着一颗即将爆炸的脑袋逃之夭夭。今年的笔会有点特别,一是汲古斋“开斋”三十周年;二是为了配合旧城改造,汲古斋搬到了福佑路新藏宝楼,从原来的二楼升到六楼,“海拔高度”上去了,但需要重聚人气;三是“斋主”杨育新七十大寿。
那天我写了二十个福字表一表心意,让他当作奖品送人。
当年杨育新年龄未到就热血沸腾地报名去黑龙江修地球,回城后,煤气公司的铁饭碗端了没几年就萌发了野心,在福佑路租了个十五平方米的店面开画廊,生意做大后,又在三牌楼路安营扎寨。我愿意把汲古斋看作是海上书画家与书画爱好者的俱乐部,也在冥冥之中得了任伯年的福庇。杨育新乘着中国艺术市场蓬勃发展的东风,从外行修练成内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北有荣宝斋,南有汲古斋”,杨总的自我吹嘘颇能鼓惑人心。汲古斋是一家以展示、经营、研究传统书画为主的画廊,唐云为他题写“汲古斋”的匾额时语重心长地叮嘱:“你一定要把汲古斋办成书画家和老百姓都能进来的艺术殿堂,要让书画走进寻常百姓家!”
三十年来,汲古斋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单说三牌楼路新店开张那会儿,语言文字教育专家过传忠借他的场子录制上海电视台《诗与画》节目,有一次突然发现大门前竖着一根电线杆,笑称:汲古斋当头一棒。于是杨总向电力部门再三诉苦,沪南供电分公司派出两辆刚刚引进的工程车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将电线杆北移五米。为了不影响豫园地区的生产生活,决定带电作业。全市各电力公司派出十几辆工程车来现场观摩,电视台进行现场报道,动静相当大。
电线杆移走后留下一个洞,杨育新一不做二不休,在对称位置再挖一个洞,买来两棵香樟树苗种下。如今汲古斋迁往新址,门前的两棵香樟树已亭亭如盖了。
杨总是个孟尝君式的人物,广结四海艺缘,包容三教九流,有硬气也有软功,上海著名书画家如唐云、曹简楼、邵洛羊、刘旦宅、颜梅华、戴敦邦、韩敏、蔡国声等都被他“一网打尽”。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近年来艺术品市场行情不佳,疫情一来雪上加霜,汲古斋又搬到新藏宝楼,许多人还不熟悉新环境,一切要从头开始。
数年前赵本山来上海参加一个庆典,在欢送宴会上杨育新与赵本山同桌“对天门”,胆敢与中国小品之王“飙戏”,还当场在椅子上竖蜻蜓,把浑身是戏的本山大叔惊得目瞪口呆。
今年是杨育新策划主办的第23届元宵大型笔会,参加人数超过以往任何一届,不少外地书画家一大早坐火车赶来共襄盛举,可见这个当代孟尝君还是很有号召力和亲和力的。撰稿 沈嘉禄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