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那坛酒—王晓峰、张良对谈:让美酒更香醇,让生活更美好,让非遗更长青
龙年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3月11日),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不间断传承700年之际,2024泸州老窖·国窖1573封藏大典在酒城泸州盛大开启,大典重磅环节——“生命中的那坛酒”大型访谈活动如约而至。今年活动邀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首届中国酿酒大师、泸州老窖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四川省酿酒协会白酒专家委员会主任张良,围绕“中国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展开精彩对谈。
现场,王晓峰、张良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价值、意义与途径,品味“生命中的那坛酒”,并封藏国窖1573·中国浓香700年定制酒,分享对中国浓香700年的期许与展望:“期待我们共同努力,让美酒更香醇,让生活更美好,让非遗更长青。”
主持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作为非遗保护的专家,晓峰老师觉得在非遗保护中“传承”有怎样的重要作用呢?
王晓峰:今天的封藏大典,一整天都是围绕着传承非遗、传承传统文化这个话题展开。大典上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看到泸州老窖24代酿酒人的代代传承,它不光是技艺,还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实际上,中华文明能够生生不息、绵延几千年,靠的就是传承。其中非遗的传承,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我们现在能在博物馆、遗址、文献典籍里了解过去,这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则是一种活态的存续,是我们在生活中有机会接触到的,所以这些年非遗特别受大众欢迎。正是因为和生活密切相关,非遗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持续传承下来,这也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多姿多彩、灿烂辉煌。
主持人:张良老师,您作为泸州老窖非遗技艺第22代传承人,可以说整个青春都是在泸州老窖度过的,可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对泸州老窖技艺传承的感受?
张良:酿酒业属于制造业,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全世界众多的制造业企业中,真正能够成为百年老字号的不多。一个企业能够发展成为百年老字号,作为其中的传承人,首先是要品德高尚。我们讲师徒传承,“师父师父,学高为师、德高为父。”道德情操是决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
泸州老窖从明清36家古老酿酒作坊群发展而来,一代代传承至今,成就“浓香鼻祖”的地位,师徒传承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泸州老窖24代中有几个特殊的传承人。第一代传承人郭怀玉创制“甘醇曲”,开创了大曲酒的酿造史;第三代传承人施敬章在郭怀玉基础上改良了大曲,提升了酒质,不断将酿制技艺传播出去;第六代传承人舒承宗,摸索总结出一整套酿制工艺,让浓香型白酒的酿造进入“大成阶段”。
到了19世纪80年代,泸州老窖在全国各地开办酿酒技艺培训班,为中国白酒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推动形成了“浓香天下”的行业格局。“师父”不断地总结、传承技艺,从利他出发,帮助其他企业发展,让整个行业兴旺起来,最终泸州老窖作为其中的骨干企业,也是受益者。
主持人:今年是中国浓香700年,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对于非遗保护来说,我们也面对着新的一代人。那么,如何让新的一代去接受这些文化瑰宝,了解中华文化何以长久绵延?
王晓峰:这个问题自古以来都存在。很多文化遗产可以追溯到5000-7000年前,比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良渚遗址的玉器……我们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很多的手工艺,到春秋战国的时候出了一本书,叫《考工记》,这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记录手工艺的一本专著,里面记载着木工、金工、陶瓷等手工艺。这些古老工艺的痕迹和影响,现在都还能在很多工艺中看到,它们保持着生命力,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
传承的核心是人,传承人的核心是青年。所以,青年传承人的培育是我们非遗保护工作核心中的核心。我们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研培项目、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等举措来培养年轻一代。各行各业的非遗项目都要让年轻人参与进来,通过他们的参与不断创新发展。
主持人:我们看到“浓家班”里有一些中年员工,也有很多青涩的脸庞。泸州老窖在一代代传承方面,是不是有非常长远的计划?
张良:今年是浓香700年,我们想要再传承700年、7000年、70000年……生生不息,关键还是在年轻传承人的“选、育、用”。“选”是第一位,“德”是首要标准。道德的第一个立足点,就是始终要敬爱消费者。非遗是应该让人们享受的文明成果,那么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的成果,就是始终要给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美酒。第二个立足点,是要敬畏大自然。泸州能成为浓香圣地,是因为它位于北纬28度酿酒龙脉上,这是大自然所给予的厚爱。
我们在传承过程中,要敬爱消费者、敬畏自然,做到“天、地、人、物”的对话,才能带给消费者美味的享受和珍贵的文化体验。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