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博会,看文旅融合如何“圈粉”
在文博会上,看看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如何被“圈住”的。
9月25日,深圳文博会各个展区人气爆棚。记者走进新疆展区,意外遇到了一位现象级的“网红”。她就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旅游局副局长何娇龙,因播报她在雪中驰骋的骏马而受到很多网友的喜爱。
当她看到何娇龙时,她正专注于直播,在直播间向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万网友介绍新疆。在她看来,网友们不仅被“骑马女县长”的符号所吸引,更热爱新疆悠久灿烂的文化和美丽的风景。如何高标准深化文旅融合,把文旅产业打造成“近者悦,远者来”的产业,成为地方政府和文化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用知识产权创造挖掘文化塑旅内涵。
今年的深圳文博会,文旅融合发展亮点颇多。线上旅游、研学旅游、会展旅游、游憩旅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等融合发展业态升级升级成果得到充分展示。IP镇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拥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产品数不胜数。
“总的来说,文化就是IP,即以文化主题提炼旅游,从而丰富和深化旅游内容,从而传播文明、交流文化,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丁松表示,ICIF整体反映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大趋势。通过文化植入,旅游将具有更深刻的价值和IP价值,以及更长远和深刻的意义。
记者在文化旅游企业长隆集团的展位上看到,以主题公园著称的长隆近年来一直以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理念塑造核心竞争力。奇美龙将不同的文化元素与旅游产业无缝连接,通过打造主题活动IP、形象IP、文化创作IP,不仅为游客提供身临其境的场景体验,也让他们打破了主题公园的“一次性消费循环”,引起市场和游客的持续关注。
用吕章文推动优秀文化的可持续传承。
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既能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又能促进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传承。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身体。当旅游产业与文化有机结合,文化的生命力就更加旺盛。
以深圳干坑——客家小镇为例,“2016年,我们发现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凉帽。这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认可度很高。因此,我们在深挖客家文化、民俗、审美元素的基础上,投入大量精力寻找客家文化IP,进行IP孵化和运营。最终成功实现了新型城镇化的文化再创造,丰富了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华侨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默林说,该村如今已成为承载深圳客家文化的“名片”。
加快媒体文化旅游创新融合。
在文旅融合的探索中,科技创新带来的新鲜感和亮点总能瞬间填满游客的期待值,在文旅产业中形成需求拉动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层次动态平衡。在“动感飞行影院”前,观众形成了——人的长队,结合数字视频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配备动感座椅,让游客身临其境地穿越祖国的大好河山。
记者在广州展区看到,作为明星代表的文化新业态来了
在文化和旅游部展区,互动有趣的BOE马赛克屏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体验。这个由6块65英寸4K屏组成的马赛克屏,不仅可以滚动展示北京100多个线上名人景点,还可以在文物多宝馆、油画矩阵、十大公园等多主题间快速切换。还支持多人同时触摸操作,在不同的屏幕上显示大家关心的内容细节。目前,这种“千变万化的屏幕”已广泛应用于文物展示、旅游文化信息、文化科普共享等方面。对于完善文化旅游服务细节,极大提升游客体验,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具有重要作用。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