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种菜成了!中国空间站的水稻、拟南芥长势喜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中国人不会种菜的地方!
根据消息显示,伴随着中国空间站开展高等植物培养实验,问天实验舱已经上去了,拟南芥和水稻的种子样品长势良好。
日前,包含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实验样品的实验单元由航天员安装在实验舱内的生命生态学通用实验舱中,7月29日开始实验。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分组将实验装置安装到生命生态学通用实验舱。
蔡开启生命生态学通用实验模块。
拟南芥和水稻的种子已经发芽,其中拟南芥的幼苗已经长出叶片,高秆水稻的幼苗已经长到30厘米左右,矮秆水稻的幼苗有5—6厘米,生长状况良好。
后续将在空间站完成拟南芥和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宇航员将收集样本,并将其冷冻,最后与宇航员一起返回地面进行分析
微重力条件下水稻的生长发育
作为本次空间实验的样本,拟南芥和水稻是两种模式植物。
拟南芥代表双子叶,长日照和十字花科植物许多蔬菜,如卷心菜和油菜,都属于十字花科
水稻代表单子叶,短日照和禾本科植物,许多粮食作物,如小麦和玉米,都属于禾本科。
水稻在太空站长得很好。
微重力下拟南芥的生长发育
该项目主要研究空间微重力下拟南芥和水稻开花调控的分子机制。
实验的目的是在空间站完成拟南芥和水稻从种子到种子整个生命周期的栽培研究,探索利用空间环境因素控制植物开花的可能途径,使植物在狭小的封闭空间内生产效率最大化。
同时,通过航天员在轨采集样品,冷冻后返回分析,鉴定了空间微重力下调控植物开花的关键铰链基因,验证了其功能,为下一步构建适合空间微重力环境的高产优质作物提供了分子要素。
太空大米
太空中的拟南芥,
卓越植物科学创新中心研究员郑惠琼表示,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水稻由在太空微重力下转化,种子对种子获得了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和水稻培养的关键环境参数,为进一步分析空间微重力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分子基础,以及利用水稻进行空间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同时,通过转录组分析,比较拟南芥和水稻开花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网络的变化,分析空间微重力下长日照和短日照植物开花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创造适应空间环境的作物和开发利用空间微重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猜你喜欢